蘇芬戰爭
軍事裝備

蘇芬戰爭

30 年 40 月至 1943 月交付給芬蘭的 19 輛 Sturmgeschütz 34 (StG III Ausf. G) 中的一輛。這是 Altmärkische Kettenwerk GmbH (Alkett) 從柏林製造的十輛汽車之一; 另有 152 台由不倫瑞克的 MIAG 和紐倫堡的 MAN 建造。 圖片中顯示的車輛在 1944 年 29 月被摧毀之前摧毀了一個 T-XNUMX 火箱和一門 ISU-XNUMX 自行火砲。 所有車輛,連同 XNUMX 年在 XNUMX 年交付的其他車輛,在芬蘭裝甲師 (Panssaridivisioona) 的旅裝甲車 (Panssariprikaati) 和突擊砲中隊 (Rynnäkkötykkipataljoona) 中服役。

芬蘭想避免戰爭,但在 1941 年春天,她發現自己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 四面八方被敵人包圍:從東部和南部 - 蘇聯,西部 - 佔領挪威的德國人,以及波羅的海沿岸的西部 - 從被佔領的丹麥通過自己的領土到被佔領的波蘭海岸. 這個惡性循環還包括瑞典,它不得不向德國供應原材料,否則......

瑞典設法保持中立,但芬蘭卻沒有。 它被蘇聯佔領,進行了一場有限的戰爭——僅限於 1939 年至 1940 年冬季戰爭中失去的領土。 1941 年,芬蘭只有一個目標:生存。 該國當局清楚地意識到,在芬蘭目前的情況下,即使這樣做也將非常困難。 此外,15年21月1940日至1200月XNUMX日期間,紅軍進入三個波羅的海國家,不久後將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併入蘇聯。 只有芬蘭和瑞典留在了德國-蘇聯的複選框中,但只有芬蘭與蘇聯有邊界,邊界很長——超過XNUMX公里。 瑞典的危險性較小:蘇聯首先需要擊敗芬蘭才能到達那裡。

佔領波羅的海國家後,蘇聯立即恢復對芬蘭的壓力。 首先,該國被要求交出從芬蘭灣入口處的漢科海軍基地撤離的所有動產,該基地是蘇聯在冬季戰爭中佔領了十年的。 芬蘭在這一點上承認了。 它也滿足了另一個要求——位於芬蘭圖爾庫和瑞典斯德哥爾摩之間的波的尼亞灣入口處的奧蘭群島非軍事化。 另一方面,應芬蘭的要求,芬蘭不同意聯合(或完全蘇聯)開採位於芬蘭北海岸北冰洋附近科洛斯約基(現稱為尼克爾村)的鎳礦床和鎳廠。10 年 29 月 1941 日蘇聯。 蘇聯火車從列寧格勒(現在的聖彼得堡)自由通行到漢科,漢科是俄羅斯租用的海軍基地,也是封鎖芬蘭灣入口的陣地之一。 蘇聯列車可以輕鬆地在芬蘭網路上行駛,因為芬蘭仍然採用寬軌距 1524 毫米(波蘭和歐洲大部分地區為 1435 毫米)。

蘇聯的這種行為不可避免地將芬蘭推入了第三帝國的懷抱,因為在與蘇聯發生新的戰爭時,芬蘭是唯一能夠向芬蘭提供真正軍事援助的國家。 在此情況下,芬蘭外交部長羅爾夫·維廷向德國駐赫爾辛基大使維珀特·馮·布呂歇爾表示,芬蘭對與德國合作持開放態度。 我們不要輕率地評斷芬蘭——它別無選擇。 無論如何,芬蘭輿論相信德國也許會幫助他們的國家收復失去的領土。 德國希望芬蘭與他們秘密合作,但同時保持中立 - 當時尚未計劃與蘇聯發生戰爭,因此他們不想抱持虛假的希望。 其次,1940年夏末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時,計畫將國家邊界擴大到白海沿岸,並恢復冬季戰爭前存在的卡累利阿和拉多加湖地區的邊界。 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是在沒有與芬蘭協商的情況下進行的,芬蘭並不知道這些計劃。

17年1940月2日,約瑟夫·維爾特延斯中校會見芬蘭軍隊最高統帥古斯塔夫·曼納海姆元帥,並援引赫爾曼·戈林的授權書,向芬蘭提出建議:德國願意為部隊運送物資通過芬蘭前往挪威,並確保他們在挪威駐軍中輪換,作為回報,他們可以向芬蘭出售所需的軍事裝備。 芬蘭不想放棄唯一能提供真正支持的潛在盟友,因此同意達成適當的協議。 當然,蘇聯對這一事態發展立即表示擔憂。 1940 年 XNUMX 月 XNUMX 日,蘇聯外交部長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向德國大使館索取已簽署協議的全文以及所有附件,包括秘密附件。 德國人淡化了這個問題,稱這是一項純粹的技術協議,沒有政治或軍事意義。 當然,向芬蘭出售武器是不可能的。

一些人認為,這項協議以及與德國的進一步和解促使蘇聯於 25 年 1941 月 1940 日襲擊芬蘭。 事實上,很可能情況正好相反。 曼納海姆元帥在他的發言中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他認為,如果不是與德國和解,那麼蘇聯會在 1940 年秋天襲擊芬蘭。 芬蘭預計將在羅馬尼亞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以及波羅的海國家之後。 在 XNUMX 年剩下的時間裡,芬蘭希望德國在蘇聯再次發動進攻時提供某種保證。 為此,帕沃·塔爾維拉少將數次前往柏林,與包括總參謀長K·弗朗茨·哈爾德上校在內的多位德國官員進行談判。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