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氣動懸架 Hydractive III
用品

液壓氣動懸架 Hydractive III

液壓氣動懸架 Hydractive III除了原創設計,雪鐵龍還以其獨特的氣液懸掛系統而聞名。 該系統真正獨一無二,並提供了這個價位的競爭對手夢寐以求的懸掛舒適性。 確實,第一代這個系統的故障率更高,但是C5 I代模型中使用的第四代,被稱為Hydractive III,除了一些細節之外,還是相當可靠的,當然沒有必要太擔心故障率比較高。

第一代 Hydractive 首次出現在傳奇的 XM 中,它取代了之前的經典液壓氣動懸架。 液壓系統將液壓與復雜的機械裝置相結合。 下一代 Hydractive 首次在成功的 Xantia 型號上推出,在那裡它再次進行了一些改進,從而提高了可靠性和舒適性(帶墜落保護的壓力罐)。 獨特的 Activa 系統也在 Xantia 中首次引入,除了舒適的懸架外,該系統還消除了轉彎時的汽車傾斜。 然而,由於極其複雜,製造商沒有繼續開發,也沒有做到C5。

C5 中使用的 Hydractive III 再次得到改進,儘管它並沒有激發多少正統粉絲,因為它經歷了一些簡化,並且電子設備也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 簡化之處尤其在於,主系統僅負責車輛的懸架。 這意味著制動器不再根據高壓控制原理運行,而是連接到液壓氣動系統,而是帶有標準液壓分配和真空助力器的經典制動器。 動力轉向也是如此,它是液壓的,增加了一個直接由發動機驅動的泵。 與前幾代車型一樣,該車的懸架本身使用了一個常見的液壓油儲存器,但使用的是紅色 LDS,而不是之前使用的綠色 LHM。 當然,液體是不同的,不會相互混合。 Hydractive III 與其前輩之間的另一個區別是,它無法自動將懸架剛度從舒適更改為標準運動。 如果您想要這種便利,您必須為 Hydractive III Plus 版本支付額外費用,或者訂購一輛配備 2,2 HDi 或 3,0 V6 發動機的汽車,作為標準提供。 它與基本系統的不同之處在於多了兩個球,也就是說,它只包含六個,每個軸三個。 內飾也有所不同,箭頭之間還有一個運動按鈕,這改變了離地間隙。 通過連接(軟模式)或斷開(較硬的運動模式)額外的一對球來調整剛度。

Hydractive III 系統由一個 BHI(內置水電接口)控制單元組成,壓力由一個強大的五活塞泵提供,由電動機驅動,獨立於發動機運行。 液壓單元本身由一個蓄壓器、四個電磁閥、一對液壓閥、一個精濾器和一個洩壓閥組成。 根據來自傳感器的信號,控制單元改變液壓系統中的壓力,從而導致離地間隙的變化。 為了舒適地裝載行李或貨物,旅行車版本在第五門配備了一個按鈕,進一步減少了汽車後部的離地間隙。 C5 配備了液壓鎖,這意味著汽車在停車後不會像老款車型那樣下降。 事實上,很多粉絲都錯過了這種獨特的發布後提升。 在C5的情況下,系統不再有自發的壓力洩漏,而且如果長時間不活動後出現下降,電動泵在汽車解鎖時自動補充壓力,使汽車進入準確的位置,準備開車。

C5 不再使用技術性極強的 Activa 系統,但製造商使用電子設備為液壓氣動裝置添加傳感器,以便控制電子設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側傾和側傾,有助於駕駛更運動或更敏捷的汽車。 危機情況。 但是,這絕對不是為了運動。 液氣懸架的優勢還在於離地間隙的變化,即C5底盤更輕的越野路況也不怕。 手動或全自動行駛高度調整隻有四個位置。 最高的是所謂的服務,例如在更換車輪時使用。 如有必要,在這個位置,您可以以高達 10 公里/小時的速度移動,而離地間隙高達 250 毫米,這使您可以克服更困難的地形。 高度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所謂的Track,最適合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行駛。 在地面上的這個位置,可以在最高 220 公里/小時的速度下實現最高 40 毫米的淨高度。再低 40 毫米就是正常位置,接下來就是所謂的低位(Low)。 工作位置和降低位置都只能手動調節,最高行駛速度可達 10 公里/小時。該系統通常以全自動模式運行,當在良好的道路上超過 110 公里/小時時,行駛高度會降低 15 毫米前部和後部 11 毫米,這不僅提高了空氣動力學性能,還提高了汽車的穩定性。 在高速。 當車速降至 90 公里/小時時,汽車返回“正常”位置。當車速降至 70 公里/小時以下時,車身又增加了 13 毫米。

如前所述,該系統非常可靠,定期進行質量維護。 製造商毫不猶豫地為液壓系統提供了 200 公里或 000 年的有價值的保證,這也證明了這一點。 實踐表明,懸架也能有效地工作更多公里。 即使在很小的不規則處,也可以在特殊減震器上發現彈簧問題,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彈簧組件(球)的問題。 膜上方的氮氣壓力太低。 不幸的是,CXNUMX 無法像前幾代一樣重新吹掃,因此必須更換球本身。 Hydractive III 系統更常見的故障是後懸架總成的少量液體洩漏,幸運的是,這只是在早期,主要是在保修期內由製造商消除。 有時流體也會從後回油軟管洩漏,然後需要更換。 很少,但更昂貴的是,行駛高度調節失敗,其原因是 BHI 控制單元損壞。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