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卻風扇傳感器
汽車修理

冷卻風扇傳感器

冷卻風扇傳感器

絕大多數現代汽車都配備了電動散熱器風扇,它取代了效率較低的粘性聯軸器。 風扇傳感器(風扇激活溫度傳感器)負責打開風扇,以及改變運行速度)。

一般來說,冷卻風扇激活傳感器:

  • 足夠可靠;
  • 有效控制風扇;
  • 風扇傳感器易於更換;

同時,糾正該控制裝置的最輕微故障也很重要,因為冷卻風扇的故障會導致發動機過熱。 您還需要知道如何檢查和更換風扇開關傳感器。 在我們的文章中閱讀更多內容。

風扇傳感器在哪裡

風扇開關傳感器是一種用於打開和控製冷卻電風扇運行的電子機械裝置。 傳感器根據冷卻液溫度測量值激活。 此參考函數確定風扇開關傳感器所在的區域。

散熱器風扇啟動傳感器位於散熱器側面或上部(中間或側面)。 出於這個原因,這種傳感器通常被稱為散熱器傳感器。 要準確了解風扇開關傳感器的位置,您需要單獨研究特定汽車的技術手冊。

散熱器中的傳感器由冷卻液的溫度觸發。 如果液體加熱到 85-110 攝氏度,觸點“關閉”並且電風扇打開,吹動電機。

結果是有效的散熱。 此外,傳感器不僅可以打開和關閉冷卻風扇,還可以改變其轉速。 如果加熱不高,速度會低。 在高溫下,風扇全速運轉。

散熱器傳感器的類型

今天,在不同的汽車中,您可以找到以下主要類型的傳感器:

  1. 石蠟傳感器;
  2. 雙金屬;
  3. 非接觸式電子產品。

第一種類型是基於填充蠟的密封體積或具有類似特性(高膨脹係數)的其他物體。 雙金屬解決方案基於雙金屬板工作,而非接觸式解決方案具有熱敏電阻。

雙金屬和石蠟接觸傳感器,根據冷卻液的溫度關閉和打開風扇電路。 反過來,電子傳感器不會關閉電路,只測量溫度,然後將信號傳輸到計算機。 然後控制單元打開和關閉風扇。

當風扇轉速隨溫度變化時,接觸式傳感器也可以是單速(一個觸點組)和雙速(兩個觸點組)。

例如,VAZ 風扇點火傳感器在三個溫度範圍內工作:82 -87 度、87 - 92 度和 92 - 99 度。 同時,國外車有4個檔位,上限是104度到110度。

散熱器傳感器裝置

至於設備本身,它在結構上是一個封閉的黃銅或青銅盒子,裡面有一個敏感元件。 外面有一個螺紋,還有一個電連接器。 外殼通過熱液入口(靠近動力單元噴嘴)處的 O 形圈擰到散熱器上。

傳感器與冷卻液直接接觸。 一些系統同時具有兩個傳感器(在散熱器入口和出口處),以實現更精確和靈活的冷卻控制。

傳感器具有 M22x1,5 螺紋和 29 mm 六角形。 同時,還有其他螺紋更小的選項,M14或M16。 至於電連接器,此連接器位於傳感器後面,但有些傳感器的連接器單獨位於電纜上。

如何檢查風扇傳感器並更換它

如果風扇不及時打開或發動機不斷過熱,則需要檢查散熱器傳感器。 可以在普通車庫中親手檢查接觸式傳感器。

請注意,首先要檢查的不是傳感器本身,而是冷卻風扇繼電器和接線。 為此,您需要斷開傳感器線並將它們短路。 如果有3根線,我們依次閉合中間和結束。 通常,風扇應在低速和高速時打開。 如果燈亮,則說明線路和繼電器正常,需要檢查傳感器。

要檢查,拿一個冷卻液容器、一把取下傳感器的鑰匙和一個溫度計,你還需要一個萬用表、一壺水和一個爐子。

  1. 接下來,拆下電池端子,擰下散熱器排油塞,排掉液體;
  2. 排幹液體後,旋回塞子,取下傳感器線,然後必須用鑰匙擰下傳感器;
  3. 現在將水倒入鍋中以覆蓋傳感器,然後將鍋放在爐子上並加熱水;
  4. 水溫由溫度計控制;
  5. 並聯,需要連接萬用表和傳感器的觸點,檢查不同溫度下的“短路”;
  6. 如果觸點未閉合或出現故障,則傳感器有故障,需要更換。

至於更換風扇傳感器,整個過程歸結為擰下舊傳感器並擰入新傳感器。 更換墊圈(O 形圈)也很重要。

接下來,您需要檢查防凍液液位,必要時添加液體並檢查系統性能(預熱發動機並等待風扇打開)。

建議

  1. 重要的是要了解風扇傳感器是冷卻系統中一個很小但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這種情況下,指定的傳感器與傳統的冷卻液溫度傳感器不同。 如果散熱器傳感器發生故障,結果可能是嚴重的發動機過熱或冷卻系統嚴重損壞。 因此,監控風扇的準確性和效率非常重要。 至於散熱器傳感器的更換,可以同時安裝原裝和更換件以及類似物。 選擇時要考慮的主要事項是新傳感器必須具有完全相同的溫度範圍以打開和關閉風扇,適合電壓和連接器類型。
  2. 另請注意,電機過熱並不總是與風扇傳感器有關。 過熱的冷卻系統需要詳細的診斷(檢查防凍液的液位和質量、評估密封性、消除通風的可能性等)。
  3. 也會發生風扇電機故障或風扇葉片斷裂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更換所有故障元件,散熱器上的傳感器無需更換。 一種或另一種方式,在每種特定情況下,都需要進行專業評估,然後通過綜合方法消除發動機冷卻系統的問題。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