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衛艦對一切都有好處嗎?
軍事裝備

護衛艦對一切都有好處嗎?

護衛艦對一切都有好處嗎?

裝備精良的武裝護衛艦可能是我國綜合防空系統的重要移動組成部分。 不幸的是,在波蘭,政治決策者不理解這一想法,他們選擇購買具有部門運作的傳統、固定的土地系統。 然而,這些艦艇不僅可以用於在衝突期間打擊空中目標——當然,假設海軍的軍事作用歸結為保衛我們的領土免受海上侵略,這不是它存在的唯一理由. 圖為De Zeven Provinciën LCF型荷蘭防空指揮護衛艦發射SM-2 Block IIIA中程防空導彈。

護衛艦是目前北約最廣泛使用的,也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中型多用途戰艦。 它們由幾乎所有擁有海軍的北大西洋聯盟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的眾多海軍部隊運營。 這是否意味著它們“對一切都有好處”? 沒有通用的完美解決方案。 然而,今天的護衛艦所提供的功能使海上部隊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夠執行個別國家政府擺在他們面前的基本任務。 龐大且不斷增長的用戶數量證明了該解決方案接近最佳解決方案這一事實。

為什麼護衛艦在世界範圍內如此受歡迎? 很難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這與幾個關鍵的戰術和技術問題有關,這些問題普遍適用於波蘭等國家的條件,也適用於德國或加拿大。

它們是“成本-效果”關係中的最優解。 他們可以單獨或在遠海進行行動,也可以在船隊中進行行動,並且由於他們的大小和排水量,他們可以配備各種設備和武器 - 即戰鬥系統 - 能夠執行廣泛的任務。 其中包括:打擊空中、水面、水下和陸地目標。 在後者的情況下,我們不僅談論用桶裝火砲擊中目標,而且談論用巡航導彈打擊內陸已知位置的物體。 此外,護衛艦,尤其是近年來設計的護衛艦,可以執行非戰鬥任務。 它是關於支持人道主義行動或維持海上執法的警務。

護衛艦對一切都有好處嗎?

德國並沒有放慢腳步。 F125型遠征護衛艦正在進入遠征服役階段,下一代型號MKS180的命運已經岌岌可危。 “多用途戰列艦”的首字母縮寫可能只是為購買一系列排水量高達9000噸的單位的政治掩護。 這些甚至不再是護衛艦,而是驅逐艦,或者至少是富人的提議。 在波蘭的情況下,小得多的船隻可能會改變波蘭海軍的面貌,從而改變我們的海上政策。

尺寸很重要

由於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護衛艦可以在遠離基地的地方長時間執行任務,並且較少受到不利的水文氣象條件的影響。 這個因素在包括波羅的海在內的每一個水域都很重要。 新聞論文的作者認為我們的海是一個“水池”,最好的船隻是直升機,當然沒有在波羅的海度過任何時間。 不幸的是,他們的意見對造成波蘭海軍當前戲劇性崩潰的決策中心產生了負面影響。

在包括我們地區在內的許多國家進行的分析表明,只有排水量超過 3500 噸的船隻(即護衛艦)才能容納適當的傳感器和效應器,從而有效執行委託任務,同時保持足夠的通航能力和現代化潛力。 這些結論甚至由以操作低排量戰艦(火箭追逐者和護衛艦)而聞名的芬蘭或瑞典得出。 赫爾辛基正在穩步實施其 Laivue 2020 計劃,這將導致輕型 Pohjanmaa 護衛艦的化身,其全排水量約為波羅的海和當地海岸的岩石大小。 他們可能還會參加我們海域以外的國際任務,而目前的 Merivoimatu 船隻無法完成這些任務。 斯德哥爾摩還計劃購買比今天的維斯比護衛艦大得多的單位,這些護衛艦雖然很現代,但由於尺寸不足、工作人員人數少、任務超載、自主性低、適航性低、缺乏機載直升機而受到許多限制的污名或防空導彈系統等。

事實上,領先的船舶製造商提供排水量為 1500 ÷ 2500 噸的多用途護衛艦,配備多種武器,但除了上述尺寸造成的缺點外,它們的現代化潛力也很低。 應該記住,在現代現實中,即使是富裕國家也承擔了護衛艦大小和價格的船隻的使用壽命 30 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在此期間,有必要對其進行現代化改造,以將潛力保持在足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的水平,這只有在船舶設計從一開始就提供排水量儲備的情況下才能實施。

護衛艦與政治

這些優勢使歐洲北約成員國的護衛艦能夠參與世界遙遠地區的長期行動,例如支持國際社會打擊印度洋海域的海盜活動,或應對海上貿易和通信路線的其他威脅。

這一政策是丹麥或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地理上相近的艦隊等海軍力量轉型的根源。 第一個,十幾年前,在裝備方面,是典型的冷戰海軍,擁有眾多小型單一用途的海防艦——火箭和魚雷追逐者、礦工和潛艇。 丹麥王國的政治變革和武裝部隊的改革立即使這些部隊中的 30 多個不存在。 連水下勢力都被消滅了! 今天,Søværnet 的核心不再是一堆不必要的船隻,而是由三艘 Iver Huitfeldt 護衛艦和兩艘多用途後勤船組成,即 Absalon 型準護衛艦,除其他外,幾乎一直在運行在印度洋和波斯灣執行任務。 出於同樣的原因,德國人建造了最具爭議的 F125 巴登符騰堡型“遠征”護衛艦之一。 這些是排水量約為 7200 噸的大型船舶,專為遠離基地的長期作業而設計,造船設施有限。 是什麼讓我們的波羅的海鄰國派船“到世界盡頭”?

對貿易安全的擔憂對其經濟狀況產生重大影響。 依賴亞洲原材料和廉價成品的運輸是如此重要,以至於他們認為船隊轉型、建造新護衛艦和集體努力確保國際貿易安全是合理的,儘管必須承認在他們的情況下海上部隊的作戰區域比我國要大。

在這方面,波蘭舉了一個不太引以為豪的例子,其發展中的經濟不僅依賴於海上貨物運輸,而且——也許最重要的是——能源資源的運輸。 與卡塔爾就向 Świnoujście 的天然氣終端供應液化氣或向格但斯克的終端運輸原油的長期協議具有戰略意義。 只有擁有訓練有素的船員的足夠大的船隻才能確保他們在海上的安全。 海軍導彈部隊的現代導彈或 350 噸重的颶風導彈不會這樣做。 當然,波羅的海不是眾所周知的湖泊,而是全球經濟的重要區域。 統計數據顯示,它受到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船之一的影響,這得益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波蘭之間的直接貿易聯繫(通過格但斯克的 DCT 集裝箱碼頭)。 據統計,每天有數千艘船在上面航行。 很難說為什麼在關於我國安全的討論中缺少這個重要的話題——也許是對海上貿易的“重要性”的誤解造成的? 以貨物重量計,船舶運輸占波蘭貿易額的30%,可能無法有效引起重視,但同樣的貨物卻占到我國貿易額的70%之多,充分說明了這一現像對波蘭的重要性。波蘭經濟。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