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運兵車 M2、M3/M5/M9
軍事裝備

裝甲運兵車 M2、M3/M5/M9

裝甲運兵車 M2、M3/M5/M9

半履帶車M2

半履帶車M2A1

M3 半履帶運兵車

M5 半履帶運兵車

半履帶車M9

裝甲運兵車 M2、M3/M5/M9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工業生產了大量的半履帶裝甲運兵車 - 超過 41 輛。 生產的裝甲運兵車具有大致相同的特性,屬於四個主要係列:M2、M3、M5 和 M9。 每個系列都有幾個修改。 所有機器都是廣泛使用汽車單元製造的,重量為8-9噸,負載能力約為1,5噸。他們的底盤採用金屬加強的橡膠履帶,小直徑負重輪和前橋驅動和方向盤。

為了提高機動性,它們配備了自拉絞車。 絞車由引擎驅動。 裝甲車體頂部敞開,裝甲板的放置沒有合理的傾斜度。 駕駛室的前裝甲板配備有觀察槽,通常可以折疊起來並水平安裝在架子上。 為了供機組人員和部隊進出,駕駛艙內有兩扇門,後裝甲板上有一扇門。 武器裝備通常包括一挺安裝在駕駛室旁砲塔上的 12,7 毫米機槍,以及安裝在後裝甲板上的 7,62 毫米機槍。 半履帶裝甲運兵車已證明自己是簡單可靠的車輛。 它們的缺點是在崎嶇地形上的機動性不足以及裝甲防護配置不成功。

半履帶輸送機M2

M2 裝甲運兵車是 T14 的發展型,配備了白色 160AX 發動機,而 T14 則配備了帶有 L 形頭的白色 20A 發動機。 從三種發動機類型中選擇 White 160AX 發動機主要是因為它具有出色的可靠性。 為了簡化機器的設計,前軸和轉向系統幾乎與卡車相同。 變速箱有五種速度 - 四種前進和一種倒退。 方向盤在左邊。 後懸架 - Timken 56410-BX-67 帶橡膠履帶。 履帶是橡膠鑄件,以電纜的形式在電樞上製成,並配有金屬導軌。 在高速公路上,M2 加速到 72 公里/小時的速度,儘管在越野時它移動得慢得多。

裝甲運兵車 M2、M3/M5/M9

半履帶車的佈局與輪式 M3A1 偵察車的佈局大體相似。 通常十個人放在後面——三個在前面,七個在後面。 控制室還有兩個座位,左邊一個是駕駛員座位,右邊一個是乘客座位。 在兩個最前排座椅之間,安裝了另一個帶後移的座椅。 這個座位的左右兩側是大行李箱。 中心座位於機器長度的大約一半位置。 行李箱的蓋子是鉸接的,此外,可以通過船體壁上的艙口進入行李箱。 左右座椅後面是兩個主油箱。 坦克由普通結構鋼製成,但裝有子彈擊中時的自緊橡膠。

裝甲運兵車 M2、M3/M5/M9

主武器安裝在沿著船體壁內表面邊緣延伸的導軌上。 根據官方說法,該車配備一挺12,7毫米機槍和一挺7,62毫米機槍。 在前線,乘員們盡其所能武裝裝甲運兵車。 除了導軌之外,機槍還安裝在安裝在前座中間座椅前方的砲塔上。 車體由6,3毫米厚的軋製裝甲板製成。 裝甲板用橢圓頭螺栓固定在鋼框架上。 車體正面裝甲板的襟翼厚度為12,5公厘。

裝甲運兵車 M2、M3/M5/M9

為了進入車身兩側的汽車,在控制室的區域,製造了汽車式門。 著陸和挖掘也通過體壁的頂部進行。 由於存在用於機槍的導軌,無法製造船體船尾的門。 在車身的正面裝甲板中,有兩個裝甲門組成的網絡,靠在鉸鏈上以提高駕駛室的視野。 狹窄的觀察槽佈置在艙口中,而艙口又用閥門關閉。 車門的上部採用折疊設計,以提高能見度。 散熱器覆蓋有安裝在發動機罩前壁的裝甲百葉窗。 百葉窗是旋轉的。 M2 裝甲運兵車的批量生產始於 1941 年春季,一直持續到 1943 年底。共製造了 11415 輛 M2 裝甲運兵車。 兩家公司 White Motors 和 Autocar 參與了 M2 半履帶裝甲運兵車的批量生產。 White 公司向客戶 Autocar 公司交付了 8423 輛汽車 - 2992 輛。

裝甲運兵車 M2、M3/M5/M9

最初,M2 車輛計劃用作火砲拖拉機和彈藥運輸車。 車輛的有限容量 - 十人 - 不允許一輛裝甲運兵車運載整個步兵班。 隨著裝甲運兵車的出現,美國“裝甲步兵”的行動戰術發生了變化,M2 車輛開始用於運送機槍小隊,而在 M8 裝甲車出現之前,偵察部隊.

M2A1半履帶裝甲運兵車

結果證明,在戰鬥條件下武裝的導軌很不方便。 在 M2E6 原型上,安裝了用於軍用卡車的 M32 環形砲塔,而不是導軌。 砲塔位於控制室右前座上方。 接著是改進型環形機槍砲塔M49,終於解決了導軌的問題。 M49 砲塔上同時安裝了兩挺機槍——一挺 12,7 毫米口徑和一挺 7,62 毫米口徑。

裝甲運兵車 M2、M3/M5/M9

帶有環形機槍砲塔的裝甲運兵車被命名為M2A1。 M2A1車輛的大量生產從1943年底到1944年底進行。White和Avtokar公司提供了1643輛M2A1半履帶車輛。 大約 2 輛先前製造的 M1 被改裝為 M5000A2 變型。

MZ半履帶裝甲運兵車

M3裝甲運兵車的外觀與其前身M2非常相似。 這些汽車的前部,包括控制室,都是完全相同的。 M3比M2稍長。 M3 車身側面沒有像 M2 那樣的行李艙口。 M3的內部結構與M2有很大不同。 在控制室中,中間座椅向前移動,與駕駛和乘客座椅對齊。 油箱也向前移至 M2 上行李艙的位置。

裝甲運兵車 M2、M3/M5/M9

車身中間的後向座椅已取消。 機槍砲塔沒有座椅,而是建造了底座;砲塔上可安裝一挺12,7毫米或7,62毫米口徑的機槍。 車身內,每側有五個座椅,面向汽車的縱軸。 行李艙位於座椅下方。

裝甲運兵車 M2、M3/M5/M9

由於M3最初被設計為步兵運輸車,因此在車體後壁製作了一扇門。 兩側三個後座後方都有一個專門用來存放步槍的空間。

裝甲運兵車 M2、M3/M5/M9

為了提高在非常崎嶇地形上的越野能力,M3 裝甲車的保險桿上安裝了一個滾輪。 可以安裝主要用於自拉機器的絞車來代替滾筒。

裝甲運兵車 M2、M3/M5/M9

半履帶MZ於1941年-1943年由White、Avtokar和Diamond T進行大量生產。總共生產了12499輛,其中一些升級為M3A1版本。 儘管 M3 裝甲運兵車的目的是運送一班步兵,但它具有多種用途。 與M2一樣,M3車輛可用作火砲牽引車和彈藥運輸車,M3車輛可用作救護車、指揮控制車和維修車。 此外,在原始M3版本的基礎上,還開發了許多高度專業化的變體。

M3A1

與 M2 一樣,武器安裝系統被證明是不夠的。 作為“前線要求”的結果,出現了一台實驗性的 M2E6 機器,配備了與 M49A2 相同的 M1 砲塔。 帶有M3環形砲塔的M49裝甲運兵車開始被指定為M3A1是合乎邏輯的。 1943 年至 1944 年間,White、Autocar 和 Diamond T 繼續連續生產,共製造了 2862 輛汽車。 大量以前建造的M3升級到M1A2級別。

裝甲運兵車 M2、M3/M5/M9

M3A2

1943 年初,軍備局試圖將 M2 和 M3 車輛統一為一個版本。 原型機被命名為T29。 該車輛於 1943 年春季準備進行測試。3 月,建議投入批量生產,編號為 M2A3。 然而,此時對半履帶裝甲車的需求已經不再緊迫,因此 M2A3 的大量生產從未開始。 M2A3 和 M1AXNUMX 之間的主要外部區別是有一個裝甲環子彈砲塔。 提供了從車身快速拆卸座椅的可能性。

裝甲運兵車 M2、M3/M5/M9

M9半履帶裝甲車和M5半履帶裝甲運兵車

美國參戰後,正式原因是日本偷襲珍珠港,華盛頓開始實施“民主軍火庫”計劃,為美國盟友提供武器和軍事裝備,專門生產專門用於和平目的的產品. 從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生產的三家公司無法向所有美國盟友提供此類設備。 決定讓國際收割機公司參與生產,同時決定放寬對不同公司製造的裝甲運兵車“相同”的要求。 主要的設計變化是用同質裝甲板代替 M2 / M3 裝甲運兵車上使用的硬化裝甲板。 這些 5/16 英寸厚的裝甲板的防彈性能比四分之一英寸厚的硬化裝甲板差。

裝甲運兵車 M2、M3/M5/M9

國際收割機公司獲准在其製造的機器上使用許多原始部件和組件,包括發動機。 兩種變體被批准用於批量生產 - M2E5 和 M3E2 分別獲得了 M9 和 M5 的名稱。

M9 和 M5 機器與其對應的 M2 和 M3 之間存在許多外部差異。 M9 機器的長度與 M3 和 M5 裝甲運兵車沒有區別,並且沒有通往側面行李艙的艙口。 M5 和 M9 機器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用扁平的而不是圓形的(汽車型)機翼完成的。 與 M2 不同,M9 在機身後部有一扇門。 從外觀上看,M5 和 M9 幾乎沒有區別,所有區別都在內部。

裝甲運兵車 M2、M3/M5/M9

與M2和M3機相似,M5和M9機也改裝安裝了M49環形機槍砲塔。 之後nx開始被指定為M5A1和M9A1。 由於與美國陸軍採用的 M2 和 M3 車輛存在重大設計差異,M5 和 M9 車輛作為租借協議的一部分提供給盟國,儘管其中一些洩露給了美軍。 Firm International Harvester Company 在 1942-1944 年製造了 11017 台機器 M5 和 M9,包括 M9-2026、M9A1-1407、M5-4625 和 M5A1-2959。

M5A2

1943年,軍備局試圖統一美國陸軍的裝甲運兵車艦隊。 M31 原型機是 M5 和 M9 的混合體,被推薦用於大量生產,編號為 M5A2。 由於半履帶裝甲運兵車的需求減少,M5A2 車輛的大量生產從未開始。

性能特點

作戰重量
8,6噸
尺寸:  
長度
6150毫米
寬度
2200毫米
高度
2300毫米
船員+部隊

2 + 10人

武器裝備
1 x 12,7 毫米機槍 1 x 7,62 毫米機槍
彈藥
700發12,7毫米口徑 8750發7,62毫米口徑
預訂: 
船體前額
12,1毫米
塔額頭
6,3毫米
發動機型號

化油器“國際”

最大功率141馬力
全速
68 km / h
動力儲備
36公里

來源:

  • M. Baryatinsky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裝甲運兵車;
  • Kholyavsky G. L.裝甲武器和裝備百科全書;
  • 美國陸軍半履帶式裝甲運兵車[戰車#091];
  • 派崔克‧詹達 (2009)。 半軌第一卷;
  • RP Hunnicutt 半履帶車:美國半履帶式車輛的歷史;
  • Jim Mesko:M3 半履帶車的實際應用;
  • Steve Zaloga:M3 步兵半履帶車,1940-1973 年。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