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動力調節器 - 裝置和工作原理
汽車修理

制動力調節器 - 裝置和工作原理

當汽車剎車時,汽車重量在前後軸之間的動態再分配效應就會發生。 由於輪胎與路面之間可實現的最大摩擦力取決於抓地重量,因此它在後軸上減小,在前軸上增加。 為了不使後輪打滑,這肯定會導致汽車發生危險的打滑,有必要重新分配製動力。 使用與 ABS 單元相關的現代系統(防抱死制動系統)很容易實現這一點。 但是過去的汽車沒有這種功能,而這個功能是由流體機械裝置完成的。

制動力調節器 - 裝置和工作原理

什麼是製動力調節器?

除了所描述的需要緊急干預制動器操作的情況外,還需要調節制動力以優化製動過程本身。 前輪負載良好,它們可以增加工作缸的壓力。 但是簡單地增加踩下踏板的力會導致已經指出的後果。 有必要減少後部機構中施加的壓力。 並且要自動執行此操作,駕駛員將無法應對沿軸的連續跟踪。 只有受過訓練的賽車手才能做到這一點,並且只有在通過具有給定制動點和已知路面附著係數的“目標”轉彎時才能做到這一點。

此外,汽車可以裝載,並且沿軸線不均勻地裝載。 行李箱、卡車車身和後排乘客座椅位於靠近船尾的位置。 事實證明,一輛空車且後部沒有動態變化,沒有抓地力,但在前部卻是多餘的。 這也需要跟踪。 賽車運動中使用的製動平衡器在這裡可以提供幫助,因為負載在行程之前是已知的。 但更明智的做法是使用在靜態和動態中都可以工作的自動機。 作為後懸架工作行程的一部分,他可以從道路上方車身位置的變化程度中獲取必要的信息。

調節器的工作原理

由於外表簡單,該設備的操作原理對許多人來說是難以理解的,因此他被暱稱為“巫師”。 但他的行為並沒有什麼複雜到令人望而卻步的地方。

調節器位於後軸上方的空間中,由幾個元件組成:

  • 帶有充滿制動液的內腔的外殼;
  • 將設備連接到身體的扭力桿;
  • 帶有一個作用在限流閥上的推動器的活塞;
  • 後橋氣缸中的壓力控制閥。
制動力調節器 - 裝置和工作原理

兩個力作用在活塞上——駕駛員通過踏板泵送的製動液的壓力,以及監控扭杆扭矩的槓桿。 這個力矩與車身相對於路面的位置,即後軸上的載荷成正比。 在反面,活塞由複位彈簧平衡。

當車身低於路面時,即汽車滿載,沒有製動,懸架被盡可能地壓縮,這時制動液通過閥門的路徑是完全打開的。 制動器的設計方式使得後製動器始終不如前製動器有效,但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已被充分利用。

制動力調節器 - 裝置和工作原理

如果我們考慮第二種極端情況,即空車身不加載懸架,並且已經開始的製動將其從道路上帶走,那麼活塞和閥門反而會阻塞流體盡可能多地通向氣缸,後橋的製動效率將降低到安全水平。 許多沒有經驗的修理工都知道這一點,他們試圖在懸掛的汽車上放氣後剎車。 調節器根本不允許這樣做,關閉流體流動。 在兩個極端點之間,有一個由懸架位置控制的壓力調節,這是這個簡單裝置所必需的。 但它也需要調整,至少在安裝或更換時是這樣。

設置“巫師”

檢查調節器的正常運行非常簡單。 在濕滑的路面上加速後,駕駛員踩下剎車,助手會在視覺上捕捉到前後輪開始抱死的瞬間。 如果後軸較早開始滑動,則巫師有故障或需要調整。 如果後輪完全沒有擋住,那也很糟糕,調節器過度了,需要糾正或更換。

制動力調節器 - 裝置和工作原理

裝置本體相對於扭力桿的位置可調整,支架具有一定的自由度。 通常在活塞上標明間隙值,該間隙值設定在後軸相對於車身的某個位置。 之後,通常不需要額外的調整。 但是,如果在路上的測試顯示調節器操作效率不足,可以通過鬆開緊固件並將車身向正確方向移動,扭轉扭杆或放鬆來更精確地調整其車身位置。 要增加或減少活塞上的壓力,通過查看後軸加載時它如何變化的地方很容易理解。

剎車的工作沒有樂觀的地方

許多汽車在調節器變硬的情況下繼續行駛,因為他們的車主不了解這個簡單裝置的全部作用,甚至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事實證明,後製動器的操作取決於調節器活塞的位置,在該位置它會變酸並失去機動性。 這輛車要么在製動效率上損失很多,實際上只有前橋在工作,要么反之,在劇烈制動時,由於初期打滑,它會不斷地甩尾。 這只能逍遙法外,直到第一次從高速緊急制動。 在那之後,司機甚至來不及理解任何事情,很快就會變成一個後備箱飛入對面車道。

每次維護時必鬚根據說明檢查調節器的操作。 活塞必須是可移動的,間隙必須正確。 並且基準指標對應於護照數據。 消除這些程序只是因為“巫師”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在現代汽車中使用,並且它的角色被分配給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排列和測試的電子系統。 但是在購買舊車時,應該記住這種設備的存在。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