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獨立之路:緬甸、印度支那、印尼、馬來西亞
軍事裝備

遠東獨立之路:緬甸、印度支那、印尼、馬來西亞

遠東獨立之路:緬甸、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第二次世界大戰標誌著亞洲國家非殖民化的開始。 他沒有遵循一個統一的模式,可能差異多於相似之處。 是什麼決定了 40 年代和 50 年代遠東國家的命運?

地理大發現時代最重要的事件不是哥倫布發現美洲,也不是麥哲倫遠征包圍地球,而是葡萄牙人在西部第烏港海戰中的勝利印度半島沿岸。 3年1509月XNUMX日,弗朗西斯科·德·阿爾梅達在那裡擊敗了“阿拉伯”艦隊——即來自埃及的馬穆魯克人,在土耳其人和穆斯林印度王子的支持下——確保了葡萄牙對印度洋的控制。 從那一刻起,歐洲人逐漸佔領了周圍的土地。

一年後,葡萄牙人征服果阿,形成了葡屬印度,影響力逐漸擴大,到達了中國和日本。 一百年後,當荷蘭人出現在印度洋時,葡萄牙的壟斷被打破,半個世紀後,英國和法國也到達了。 他們的船來自西方——橫跨大西洋。 西班牙人又從東方──太平洋──而來:他們征服的菲律賓曾經由美國莊園統治。 另一方面,俄羅斯人透過陸路到達太平洋。

XNUMX世紀XNUMX世紀之交,英國在印度洋獲得霸權。 英國殖民領地皇冠上的明珠是英屬印度(現代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共和國的發源地)。 現代的斯里蘭卡和緬甸,也就是眾所周知的緬甸,在行政上也隸屬於英屬印度。 現代馬來西亞聯邦在 XNUMX 世紀是倫敦保護國(文萊蘇丹國選擇獨立)下的公國集團,而現在富裕的新加坡在當時只是一個貧窮的英國據點。

拉迪亞德·吉卜林 (Rudyard Kipling) 的詩歌《白人的負擔》的插圖:這就是 XNUMX 世紀末殖民征服被意識形態化的方式:約翰·布爾和山姆大叔在通往文明雕像...

荷屬印度群島成為現代印度尼西亞。 今天的法屬印度支那是越南、老撾和柬埔寨。 法屬印度——德干半島沿岸的法國小屬地——被統一為印度共和國。 類似的命運也降臨在了小小的葡萄牙印度身上。 香料群島的葡萄牙殖民地是今天的東帝汶。 西屬印度在 1919 世紀末被美國征服,即今天的菲律賓。 最後,柏林在 XNUMX 年失去的前德國殖民地佔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國的大部分。 反過來,太平洋島嶼上的德國殖民地現在通常與美國聯繫在一起。 最後,俄國的殖民地變成了蒙古共和國,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一百年前,幾乎整個亞洲都受制於歐洲人的殖民勢力。 例外很少——阿富汗、伊朗、泰國、中國、日本、不丹——而且值得懷疑,因為即使這些國家在某些時候也被迫簽署不平等條約或落入歐洲佔領之下。 或者在美國占領下,比如 1945 年的日本。 儘管美國的佔領現在已經結束——至少是正式的——北海道沿岸的四個島嶼仍然被俄羅斯佔領,兩國之間沒有簽署任何條約。

和平協定!

黃種人的負擔

1899 年,拉迪亞德·吉卜林發表了一首名為《白人的負擔》的詩。 在其中,他呼籲進行殖民征服,並通過引入技術進步和基督教習俗、與飢餓和疾病作鬥爭、促進土著人民的教育和更高的文化為他們辯護。 “白人的負擔”成為殖民主義反對者和支持者的口號。

如果說殖民征服是白人的負擔,那麼日本人就承擔了另一個負擔:將亞洲被殖民的人民從歐洲統治下解放出來。 他們早在 1905 年就開始這樣做,打敗了俄國人並將他們趕出滿洲里,然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繼續這樣做,將德國人趕出中國的殖民地並奪取了他們的太平洋島嶼。 隨後的日本戰爭也有類似的思想基礎,今天我們稱之為反帝反殖民。 1941 年和 1942 年的軍事成功將幾乎所有歐洲和美國在遠東的殖民地都帶到了日本帝國,然後出現了進一步的複雜性和問題。

雖然日本人是他們獨立的真誠支持者,但他們的行為並不一定表明這一點。 戰爭沒有按照他們的計劃進行:他們計劃像 1904-1905 年那樣進行,即在成功進攻後,將進入防禦階段,在此階段他們將擊敗美國和英國遠征軍,然後開始和平談判。 談判帶來的不是領土利益,而是經濟和戰略安全,主要是從亞洲殖民地撤出大國,從而從日本撤出敵方軍事基地並提供自由貿易。 與此同時,美國人打算打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戰爭一直拖下去。

根據國際法,在敵對行動期間不能進行政治變革:創造新國家,甚至招募被佔領土的居民入伍(即使他們願意)。 我們必須等待和平條約的簽署。 國際法的這些規定根本不是人為的,而是源於常識——在和平到來之前,軍事局勢可能會發生變化——因此它們受到尊重(據稱是德國和奧地利皇帝於1916年創建的波蘭王國)並不是建立一個新國家,而只是重建1815 年的現有國家,即“議會王國”,自1831 年以來一直被佔領,但未被俄羅斯人消滅;需要一項和平條約來消滅俄羅斯王國波蘭,畢竟沒有簽署)。

日本人按照國際法(和常識)行事,並沒有宣布他們解放的國家的獨立。 當然,這讓他們的政治代表感到失望,他們甚至在戰前就被承諾獨立。 另一方面,前歐洲(和美國)殖民地的居民對日本人對這些土地的經濟剝削感到失望,許多人認為這是不必要的殘忍。 日本佔領當局並不認為他們的行為殘忍,解放殖民地的居民受到與原日本島嶼居民相同的標準對待。 然而,這些標準與當地標準不同:區別主要在於殘忍和嚴厲。

添加評論